編者按:引南水入北方,夢想即將照進現實。
歷經五十年幾代人的構想,經過百萬建設大軍的雙手,別離故土的四十萬移民,再過三個月,“一渠清水送京津”——丹江口水源地的一泓清水將通過南水北調中線,一路蜿蜒三千里,福澤百姓,直送京津。
從7月4日起至12月,映象網將推出“南北共飲丹江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系列報道,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報道方式,記錄建設者汗灑丹江的工作熱情,報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城市的發(fā)展現狀,講述不為人知的庫區(qū)移民故事、受水區(qū)群眾的故事。
映象網訊(記者 駱瓊/文 段晉哲/圖)“君住長江頭,妾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數千年前一道江水中流淌出了無數的愛情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傳頌著。
數千年后,隨著南水北調的正式通水,丹江水途經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四省市一路向北,沿線數千萬百姓將共飲一江之水,這其中也流淌出了無數有情有義的故事。
南水北調工程全長1277公里,其中,河南干渠渠道最長,共731公里,占干渠全長的51%。此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占了幾大“最”:占地最多、征地移民群眾最多、投資最大。
宏偉的工程意味著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智慧。面對從未有過的長度和負載,建設者進行了上百次的創(chuàng)新性試驗,攻克一道道難題,整日在工地上奔波操勞。
南水北調方城段6標項目經理陳建國帶著年老的父親來到工地修干渠;南水北調南陽項目部張愛靜在結婚前一個月還在渠道上風里來雨里去,她沒時間親自敲定婚禮流程、雕琢每個細節(jié)……
南水北調河南段豐碑的鑄就,不僅凝聚著工程建設者們汗水,更是灌注著沿線移民群眾、單位企業(yè)舍家為國、勇擔大義的精神。在移民過程中,300多名干部暈倒在搬遷現場,10名“戰(zhàn)士”永遠倒在了那片沃土上。
河南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戰(zhàn)場,16.54萬移民群眾舍小家為國家,遠遷他鄉(xiāng)重新建設家園,演繹出一場場轟轟烈烈、感人肺腑的“國家行動”,創(chuàng)造了 “我國乃至世界水利移民史上的奇跡”。
2005年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開工,2014年中線主體工程試通水。9年的艱苦鏖戰(zhàn),一渠清水潤京津的壯美圖景,終于在萬眾期待中呼之欲出。
完工的南水北調水渠,靜靜的等待著首次通水
暗渠的兩道閘門
寶豐暗渠被譽為“亞洲第一頂”
被譽為“亞洲第一頂”的寶豐暗渠
寶豐暗渠段總體施工已經完成
工人穿著雨鞋在水中施工
工人師傅用噴槍烘干地面,便于做防水處理
工人師傅在做防水處理
工人師傅在做最后的防水處理
護堤上挖掘機進行著最后的整理工作
將石灰堆在木圍欄外防止積水滲入
巨大的閘門
三名工人正在配合著做防水施工
陶岔渠首大壩閘門段機電設備正在安裝
正在修建的大堤
建筑工人在176.6米高的閘壩上施工
陶岔渠首大壩上游最后一段引渠
豫海巡001在水面上巡視以確保水源地的安全
船尾泛起的水花晶瑩剔透
淅川縣十里廟村的移民新村一副欣欣向榮景象
畫面左側的石井村是個只有十幾口人的小村,庫區(qū)移民搬遷時從遠處低洼處遷到此
丹江口水庫中線水源地標
車窗外常能看到漂亮整潔的移民安置房
庫區(qū)的藍天、白云、綠樹、黃花給人清新的享受
建成不久的金河鎮(zhèn)庫區(qū)中心小學
庫區(qū)小學學前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