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傳統的觀念,換房通常是由小房換大房,由偏遠地區(qū)換到中心區(qū),換房意味著越換越好,但房價高企下,不少“換房客”只能讓換房需求在殘酷的現實中選擇退而求其次。
現實案例:
為孩子從三房換成兩房
王小姐10年前為了結婚買了套白云區(qū)的三房單位,當時的她完全沒有學位房的概念。如今,孩子大了,因為周邊沒有好的小學,王小姐想在越秀買套學位房。她看中了一個新樓盤,但超過4萬元/m2的價格讓她覺得難以承受,原想買套120平方米的三房,但總價要差不多五百萬元,而七成首付就要支付三百多萬元,如果把現有的房子賣掉,到收樓差不多有兩年的空檔期無處居住,而且賣房也不是立即就可以實現的,無奈之下,她只好購買了一套兩房單位。想到要從三房換到兩房居住,王小姐感嘆,“怎么換房越換越小了?”
而在水利部門工作的張先生,原來居住在天河北。飽受堵車之苦的他,考慮到如今居住的樓盤已經有十多年樓齡,不僅設備比較陳舊而且小區(qū)租客越來越多,出入人員也比較雜,想找套更舒服的房子居住。在天河生活了多年讓他習慣性地想在本區(qū)域內換房,但想找到小區(qū)環(huán)境好、戶型好、交通又便利、價格合適的房子真是不容易,符合他需求的房子基本集中在珠江新城,但換房成本在800萬元左右,盡管人到中年家境不錯,有一定購買力,但張先生還是覺得成本太高??紤]到孩子現在在學校住宿,他將置業(yè)目光投向了外區(qū),最終選擇了白云區(qū)一套160多平方米的新房。張先生表示,他這種情況并非特例,他們單位有不少居住在天河北的同事現在換房都換到周邊區(qū)域了,比如金沙洲。
調查顯示:
房價高企延長換房周期
這些現實的案例告訴我們,在高房價下,換房需求也在“打折扣”。在一項換房周期的調查中,數據顯示,約80%的被訪者選擇居住“5年~10年”換房,15%左右的被訪者選擇“10年~20年”,5%左右的被訪者選擇“20年以上”。盡管普遍被訪者認為“5年~10年”是理想的換房周期,然而,在實際換房周期中,66.7%的被訪者用了“10年~20年”才實現換房。導致換房周期延長的原因,普遍被訪者認為,資金實力是最大的影響因素,其次是住宅產品等其他因素。
廣州市社科院日前發(fā)布了“廣州藍皮書”系列之一——廣州經濟發(fā)展報告(2014)。報告顯示,2013年,全市90平方米以下戶型住宅供需均有所增長,90~144平方米戶型住宅供應量有所增長,但成交量出現回落,144平方米以上住宅供應量受調控政策影響大幅減少。90平方米以下戶型住宅供應占比小于需求占比1.5個百分點,90~144平方米戶型住宅雖然供應量有所減少,但供應占比大于需求占比2.5個百分點。很明顯,當下滯銷的重災區(qū)在改善型這一部分。
業(yè)內人士:
真正改善才能賣得動房
記者在采訪中看到,天河某樓盤小區(qū)規(guī)模不大,周邊環(huán)境較嘈雜,均價在27000元/m2左右,項目兩房和四房已售完,剩下的主要是90~130多平方米的三房。分析一下就可以理解這種狀況,兩萬多元的價格購買三房至少要270萬元左右,這個價格對“剛需”而言太高,但對改善型買家而言,戶型面積改善卻不多,而且小區(qū)環(huán)境也不盡如人意。對于換房客而言,有了居住體驗,對房產的需求也更明晰,當然希望能換一套面積更大、更完善居住功能區(qū)、規(guī)劃更合理、配套更完善、生活環(huán)境更好的理想房子。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因為房價高企,與購買力下降相反的是,人們在換房的需求中要求實際上是更高的,而當前基本上所有開發(fā)商能理解的“改善”,都還停留在視覺層面。在這個時候,開發(fā)商能給客戶的生活提供怎樣的改善,成為是否賣得動房子的關鍵。(記者劉麗琴攝影報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