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北京晨報》報道,日前,清華大學在北京提前批次錄取結束,最終理科錄取12人,文科錄取3人,錄取人數(shù)是原招生計劃(理科2人、文科3人)的3倍;中國人民大學今年原計劃在京提前批次錄取14人,最終錄取了18人。
光是提前批次就一下子在京擴招10人,清華大學好“慷慨”。要知道,2008年汶川地震后,清華等名校高調(diào)宣稱增加在四川的招生名額,最后,清華在川招生80人,僅比原計劃擴招2人。2011年,清華大學在自主招生中設立貧困生優(yōu)惠方案,方案面向全國592個貧困縣,最后,僅有8名貧困縣學生通過優(yōu)惠政策考上清華。
名校在京擴招不是偶然現(xiàn)象,既非今年才有,也不限于提前批次。比如,2010年,北京大學在京錄取人數(shù)比招生計劃增加112人,擴招比例達44%,而且這是北大連續(xù)3年在京擴招。
重點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高校,按說是全國人民共有的大學,但一些重點大學“本地化”趨向明顯,在招生時過于偏愛本地考生,致使各地考生上重點大學的難度和比例相差懸殊。為遏制這種現(xiàn)象,教育部曾多次要求重點大學壓縮本地招生名額,但一些名校則跟教育部打起太極拳——本地招生計劃比以前有所減少,在實際錄取時卻“臨時”大幅擴招。
眾多名校為何紛紛在京擴招?原因不詳,理由不明。清華大學招辦表示,今年清華在京提前批次報考踴躍,而且高分考生云集。如果以此作為擴招理由,顯然站不住腳。清華作為國內(nèi)頂尖高等學府,何止北京考生報考踴躍,其他地方考生報考的熱情更高,可謂望眼欲穿、魂牽夢縈。而所謂“高分考生云集”,眾所周知,北京等省市高考單獨命題,與各地考生成績并不具可比性,各地報考清華無不是“高分考生云集”,為何只在北京擴招?這明顯不合時宜。
北京的重點大學最多,考生卻很少,他們上重點大學遠比其他地方考生容易,眾多高校在京連年擴招,無疑會加劇高考錄取的不公平。
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日前透露,國務院已經(jīng)同意有關推行“異地高考”的意見,這一消息再次引發(fā)人們的熱議。說來說去,推行“異地高考”的最大困難或障礙在于目前各地高考錄取比例相差巨大,錄取比例高的地方往往又是外來人口輸入地,戶籍居民不愿意外來人口子女擠占既得利益,外來人口則認為這種不合理的既得利益早該破除。雙方爭執(zhí)不下,政策舉棋不定,在此背景下,一些名牌高校卻紛紛在京擴招,進一步拉大重點大學錄取比例的差距,將會在客觀上給推行“異地高考”制造更大的現(xiàn)實障礙,引發(fā)爭議。
作為高等學府,理應肩負起社會責任,在均衡教育發(fā)展、促進社會公平上作出努力。高校無力改變城鄉(xiāng)教育不公的現(xiàn)狀,但至少可在高考錄取時不歧視農(nóng)村考生;高校無力推行“異地高考”,但至少可在縮小各地錄取比例上有所作為,為推行“異地高考”創(chuàng)造條件。這是高校尤其是名牌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晏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