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于這一天,諸多此話題的信息紛至沓來,患者的處境,相關公益事業(yè)的進展,政府的作為等,在今天集中呈現(xiàn)。對于普通人而言,好像只有在今天,艾滋病患者這一群體的形象及命運才顯得真切。公共層面顯然不能停留于此,借此機會提出問題和建議,賦予不同主體以各自的使命,給予這一特殊群體以公共體恤,顯然才是當務之急。
個體對艾滋病患者邊緣化的印象,或與這一社會現(xiàn)象本身隱蔽、私密的特征有關。時至今日,人們對艾滋病的認識日趨理性。而防治艾滋病仍然是中國各級政府乃至全球各國的任務,聯(lián)合國艾滋病規(guī)劃署發(fā)布的《2012艾滋病疫情報告》顯示,2011年,全球艾滋病毒感染者仍有3400萬人,其中新增感染者為250萬,有170萬人死于與艾滋病有關的疾病,此外,還有680萬感染者無法及時得到醫(yī)治。對于中國的艾滋病防治情況,聯(lián)合國艾滋病規(guī)劃署執(zhí)行主任米歇爾·西迪貝認為,中國目前所面臨的挑戰(zhàn)乃是進一步完善治療服務體系。
西迪貝所提及的治療服務體系問題,在當下中國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社會組織在參與此項公益工作時面臨諸多制度障礙。在近日舉行的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有防治艾滋病民間組織就表示,對于他們的發(fā)展,政府在政策支持上還不夠,譬如稅收一項,“雖然是非營利性組織,不用交所得稅,卻仍然要交營業(yè)稅。”而社會組織參與防艾甚至還被視為不穩(wěn)定因素,“一些部門不理解和干擾,甚至以安全為由阻止他們開會?!?/p>
解決之策已在醞釀之中,對于稅收減免政策,李克強在此次會議上當即表示,“財政部對民辦非營利非企業(yè)組織實行免稅政策,探索可以首先從防艾組織上‘突破’?!痹诖嘶A上,鼓勵社會組織參與防艾工作,并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加大力度支持。更進一步,對于社會組織在防艾工作中的定位,亦應更為明晰。艾滋病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社會組織的不可替代性,事實上它們已成為深入開展防治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對于患者的訴求有著更為深切的體會,今后在重大政策、相關法律制定方面,有必要強調社會組織的主體地位。
防治艾滋病,政府的責任體現(xiàn),除了要給予社會組織必要的扶持,還寄希望于公共的資源補給,這其中,尤以醫(yī)療投入最為關鍵。李克強在會議中提出,要擴大治療范圍,為感染者提供免費治療,另外,還強調醫(yī)療體制的配套,在已納入新農合大病保障的基礎上,研究納入城鎮(zhèn)職工和居民基本醫(yī)保。毫無疑問,近年來,由政府主導的為防艾工作建立的醫(yī)療服務體系,是防艾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的最大因素,進一步擴大防艾成果,要創(chuàng)新資金投入方式,但其關鍵還有賴于政府持續(xù)地提供資源供給。
與此同時,還不應遺忘,艾滋病不僅作為一種生理疾病存在,它同時還是一種心理和社會疾病。社會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仍然廣泛存在,甚至最有資格反對歧視的院方,也存在排斥艾滋病患者就醫(yī)的現(xiàn)象。兩周前,“海河之星艾滋病感染者互助工作組”負責人李虎即在微博上披露,天津一名肺癌患者因攜帶艾滋病毒被醫(yī)院拒收,無奈之下篡改病歷,才得以在另家一醫(yī)院接受手術。類似的歧視現(xiàn)象,對當前的防治工作無疑是一種挫敗,今后要致力于消除歧視現(xiàn)象,這既是為了防治艾滋病,亦是為尊重艾滋病患者的權利。
艾滋病專家、中國CD C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吳尊友透露,近5年報告的艾滋病死亡病例中,高達80%的人未接受過抗病毒治療,一項對中國數(shù)萬名艾滋病病人進行的為期5年的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過晚是患者最大的死亡風險因素。艾滋病防治是個系統(tǒng)性工作,在強調政府放權,激活社會組織的同時,亦要普及醫(yī)學常識,為艾滋病脫敏,讓患者盡早接受治療。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