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春節(jié)即將來臨,南京市委市政府為近50萬困難群體準備了近1.77億元的“大紅包”。春節(jié)前夕,市里的領導還將分頭走訪慰問13個區(qū)縣。
看到這個消息,我們很高興。年關年關,對于貧困人家來說,過年就是一道關,因為缺錢。這個時候,政府能夠為他們及時送上“雪中炭”,雖不能解長久之困,但也能救一時之急。
送溫暖,是每年年底不變的一道風景。過去,我們習慣于在新聞媒體上看到市區(qū)縣各級領導風塵仆仆、鞍馬勞頓地奔波于鄉(xiāng)間地頭,為愁眉不展的困難戶親手送上大紅包,或者各種各樣的年節(jié)物品,場面都十分感人。送溫暖的領導或噓寒問暖,或語重心長;被溫暖的群眾或笑逐顏開、或感激涕零。其樂融融、關懷備至的互動場面,我們從沒有覺得有什么異樣,只是知道,每次這樣的領導慰問,難免層層傳達、精心組織,基層干部忙前忙后,甚至為了不出差池,早幾天就反復挑選被慰問對象,布置困難家庭擺設,這樣的話,宣傳效果好,領導也高興。
當然,興師動眾之下,難免有擾民的副作用。這種困擾,不僅僅是迎接領導所花費的物質成本,也有配合宣傳所需要的精神耗費。對被媒體聚焦的平民百姓來說,有時候寧愿靜悄悄地過自己的小日子,也不愿為了一堆物品成為“困難典型”。
領導送溫暖,是一種傳統(tǒng),長期以來大多沒有變質。多數(shù)領導是真心希望為治下的百姓帶去年節(jié)的問候。但我們不能不指出,也有少部分地方領導,把年底送溫暖,當作一項加分的政績去實施的。他們十分在意送溫暖的“形象”,追求送溫暖的宣傳形式。因此,每次下基層、進農家,都要前呼后擁,記者跟隨,重點報道。被溫暖的群眾,必定是謝字連連,感恩戴德。他們哪里是去送溫暖,分明是送“形象”,送“排場”的,“送溫暖”變成了擾民的“秀溫暖”。這樣的形象工程,雖然不好,因為牽涉到給老百姓好處,一般不會受到社會質疑。這也造成送溫暖的積弊,不容易得到及時的糾正。
新一屆中央大力倡導政風會風改革,不搞花架子,多辦實事。那么,能不能把領導送溫暖活動的形式也改一改呢?親自送溫暖,親手遞紅包,可以,但是,能不能身邊不要簇擁著大大小小的干部,不要跟隨著粗話筒長鏡頭,不要說著那些背好的臺詞呢?輕車簡從,不搞一律,不做“準備”,送了就走,這樣的話,相信老百姓是會歡迎不迭的。
更重要的,各級領導不要把送溫暖當作應時的政策施舍,而是要深入了解貧弱者的社會成因,繼而在來年的施政中做根本性改變。
?。ㄎ黠L)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