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高溫天,市民乘坐沒有空調的公交車可謂是備受煎熬。8月13日下午,蘇州市交通局局長邵建林就親身體驗了一把“蒸籠車”—沒有空調的108路,體驗之后,邵建林局長承諾將盡快將非空調車換掉。(8月15日 揚子晚報)
這篇報道一出,引來了廣大網(wǎng)友的“高度關注”,網(wǎng)上產(chǎn)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些網(wǎng)友把這次交通局長乘坐無空調公交車視為“官員聆聽百姓心聲”、體察民情民意的“一次良性互動”;但是,還有些網(wǎng)友認為這又是一場官員的作秀,一位廣州的網(wǎng)友說,“這都成了新聞,可見國內官員是多么遠離社會,遠離實際和群眾”。
筆者認為深入基層、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是落實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效,應該為蘇州交通局長邵建林鼓掌叫好。
邵建林在下午最炎熱的時候乘坐沒用空調的公交車,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在8月8日他收到了蘇州市兩位公交達人的熱情邀請。面對市民的邀請,邵建林絲毫沒有怠慢,在安排好工作后,8月13日下午,兌現(xiàn)他的承諾,親自體驗一下非空調車。這雖不是什么大事,但是這種真正放下“身段”深入基層的工作模式值得某些動口不動手、只說不練的領導干部借鑒。
“知屋漏者在宇下”,邵建林在體驗了“蒸籠車”之后,承諾將盡快將非空調車換掉,感民之所感、急民之所急。人民公仆只有拿出這種吃得了苦、受得了罪的態(tài)度和決心,才能真正為群眾排憂解難,用自己的“辛苦指數(shù)”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數(shù)”,才能保證確保工作不走彎路,更多的幫助群眾解決最盼、最難、最怨的事。
我們還應該意識到,為群眾辦點小事、謀些小利,不應成為官員沾沾自喜、自謂功高的資本,還應做到不浮躁、不驕傲、守得住,走群眾路線要趕早、要主動、要切實解決問題,切記不能只是一陣風、一下子,還需要長期堅持。 (河南電臺評論中心 良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