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晚上,在南京地鐵二號線車上,一名老人帶著剛剛放學的小孫子乘車回家。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小孫子在車廂內(nèi)突然發(fā)起飆來,對著奶奶大打出手,拳腳相向,還扇了奶奶一耳光。乘客們一邊拉架,一邊震驚于孩子的粗暴行為,更有旁觀者拍下了整個過程。(5月19日中國江蘇網(wǎng))
小孫子“毆打”奶奶,屬于忤逆行為和不孝之舉,應予以教育和譴責。說到事件原因,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與家庭溺愛有關(guān),也有人認為與孩子性格不良有關(guān),還有人會認為與奶奶教育方式不當有關(guān)等等。但在筆者看來,這類“熊孩子”的出現(xiàn),最本質(zhì)的原因在于一些孩子缺乏“感恩”之心,在從小時候就開始的家庭教育、幼兒教育階段缺乏“感恩教育”。
讓孩子們懂得平和,懂得團結(jié)互助,懂得關(guān)愛他人,離不開感恩之心。懂得了感恩,才會知道理解父母、爺爺奶奶的不易,懂得獲得關(guān)愛和保護之后的主動回饋,這就需要學校和父母潛移默化地引導。要時刻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感恩,先從父母開始,父母為孩子做了事情之后,要刻意引導孩子說聲謝謝;父母身體累的時候,可以要求孩子給自己倒杯水、拿拿拖鞋......實際上,這些生活小事不僅是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更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引導。溺愛孩子的家長是做不到的,這位被孫子“毆打”的奶奶,可能更沒有想過讓孫子“幫忙”拿鞋、捶背,孫子“毆打”奶奶的原因可能正在于此。
父母長輩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們的日常言談舉止,也會影響孩子。家長們懂不懂得感恩?懂不得的孝道?是不是說一套、做一套?也同樣會影響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長。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母親教育孩子的方法就值得稱道。小時候,劉亦婷的家里并不寬裕,家里有了好吃的,卻是大家一起吃,為的就是讓孩子不要特殊。有爺爺奶奶在,家中的“第一碗飯”總是先端給爺爺奶奶,而不是像一些家庭那樣先滿足“小皇帝”的食欲。同所有的母親一樣,母愛的本能驅(qū)使她想把好吃的都留給女兒,但理智阻止了她。不僅如此。在孩子學習極其緊張的情況下,她仍然要求孩子盡其所能分擔家務。事實證明,她的教育策略是成功的。她的女兒不僅考上哈佛大學,獲得全額獎學金,尤其重要的是,分享和感恩已成為人生觀的一部分。
孫子在地鐵“毆打”奶奶,是個別孩子教育出問題的反映,也是一些家庭教育“失敗”的折射。孩子需要全面發(fā)展,而不是滿足于學到更多知識的“單打一”式教育,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以及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提升,“感恩教育”不可或缺。如果說讓孩子走的更穩(wěn)健、更成功的話,“感恩教育”無異就是“方向盤”和“舵”;如果說,讓孩子更大可能邁向人生成功的話,“感恩教育”就是一個“催化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位天天接送孩子的奶奶,應反思自己教育孩子上的不足,而“感恩教育”的缺伯,不僅應引起這類“呈現(xiàn)教育問題的家庭”的重視,更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和關(guān)注。(畢曉哲)
相關(guān)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