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一碗愛心面”感動綠城的面館老板李剛?cè)鍪秩隋?,離開了曾給予他溫暖、讓他無比眷戀的城市。去年1月,李剛在微博上發(fā)出“我最近查出得了骨肉瘤,請大家到我妻子的餐館吃碗面,這樣我妻子會多賺一些錢”的請求,《鄭州晚報》對此進行了持續(xù)大篇幅的報道,引起了很大反響。(9月9日《鄭州晚報》)
他曾因為“一碗愛心面”感動了整個綠城,綠城更是感動了他。李剛本打算將身體能捐獻的器官全部捐獻,但由于腫瘤蔓延,經(jīng)醫(yī)院檢查,除眼角膜外,其他器官無法捐獻。李剛生前得到了無數(shù)個鄭州人的幫助,他無以回報,只希望用自己的器官回報鄭州人。
人體器官捐獻,乃終極大愛之舉。4月2日,出席全國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暨宣傳普及活動的陳竺、華建敏、李金華等多位高級領(lǐng)導干部,現(xiàn)場登記了捐獻器官意愿。也是在4月,因為腎癌21歲的河南女大學生李翠與癌魔抗爭了一個月后離世。生命即將隕落之時,決定捐獻眼角膜和遺體。從高級干部到平民百姓,從百歲老人到青春少女,捐獻器官的大愛之舉,無疑為社會文明進步添加了助力。
據(jù)國家衛(wèi)計委統(tǒng)計,中國每年約有30萬人需器官移植,但僅約1萬人能獲得移植器官,其原因是捐獻器官源匱乏。目前,美國約有48%的公民登記了身后捐獻器官的意愿。而我國器官捐獻自2010年3月試點至2013年3月在全國鋪開,三年間僅有2200多位公民自愿身后捐獻器官。這與十三億之多的人口很不相稱。人體配件“缺貨”,在呼喚著愛心的社會育成機制。
人體器官捐獻是一個倫理觀念問題。時至今日,在對待身后事的問題上,“全尸”倫理和“入土為安”的思想仍然普遍流行。從入土為安到火化,是一步大跨越。試想,連自己的身體都舍得燒掉,還有什么丟不下的?;鸹钠占埃瑸槠鞴倬璜I開辟了倫理基礎(chǔ)。說句話粗理不粗的話,燒掉也是燒掉,拿給別人用有何不可?認識到了不一定做得到,所以才導致“器官源匱乏”。像老板李剛、大學生李翠這樣說到做到的大愛之人,無疑是全社會的榜樣。若讓大愛發(fā)揚光大,演化成為一種社會自覺,尚需構(gòu)筑推動大愛行為的培育機制。
去年底,中辦、國辦印發(fā)殯葬改革的有關(guān)文件,鼓勵黨員、干部去世后捐獻器官。多位高級領(lǐng)導干部已經(jīng)率先垂范,登記捐獻意愿,做出了榜樣。領(lǐng)導干部的示范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愛心的生成保障機制也十分重要。從“一碗愛心面”到捐獻器官回報鄭州人,有鄭州晚報的積極推動,有無數(shù)市民熱情響應,涓涓細流匯成愛河,使困境之中的李剛一家人倍感溫暖。不受其愛,難予其愛;回報愛心,惟有施愛。這就是愛心能量守恒定律。
從長遠來看,把舍與得掛上鉤,才是愛心能量轉(zhuǎn)化守恒的內(nèi)在根據(jù)。據(jù)說一些西方國家,公民在幼小時期,就要與相關(guān)的社會組織簽訂公益性協(xié)議,認可在一定的條件下捐獻器官,以后自身需要器官移植時,方可接受無償捐獻。先伸出“施予”之手,方可“受”捐獻之益。愛心,也需要利益導向。(張全林)
相關(guān)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