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使柯慕賢(圖/梁辰)
原標題:歷史不會重復自己——專訪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
去年9月走馬上任的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先生,對中國媒體顯示出開放的姿態(tài)。他因為滑雪而手腕骨折,打著綁帶接受采訪和拍攝。他評價中德關系就像德語中說的“Selbstl?ufer”,意思就是“不需要用力推,本身就會自己奔跑”
1989年,人們聚集到勃蘭登堡門前慶祝柏林墻的倒塌
2014年2月20日在德國駐華大使館官邸見到柯慕賢先生的時候,他剛剛完成了一頓兩小時的漫長午餐會,討論如何準備今年德中之間的3次高層互訪。他左手手腕戴著夾板,那是他在中國第一個春節(jié)假期里滑雪的“收獲”:“也算是為2022年冬奧會測試滑雪板吧!”他大笑著說。
這位1961年出生的德國人,去年8月30日被任命為新任駐華大使。來到中國后便接受了《環(huán)球時報》、《財新新世紀》等中國媒體的采訪。他辦公室書架上放置著訪談的照片:“您是2013年做客人民網的第4455位嘉賓?!贝芭_上有一本大書:《China’s30yearsofopeningup》(中國30年開放歷程)。書桌后面的墻上掛著一副書法“德中同行”——這是一項歷時3年(2007-2010)的德中友好合作活動,以及德國總統(tǒng)約阿希姆·高克先生的肖像照。大使辦公室的外間掛著兩幅德國藝術家的作品,邁克爾·伯吉斯(MichaelBurges)的《畫》(Painting,1996),以及烏特林德納(UteLindner)的《曝光時間》(Exposuretimes,德語Belichtungszeiten)。外間辦公室的門旁,掛著一幅孔子畫像,是濟南政府送給前任大使的禮物??鬃拥闹苌龛傊疬叀?/p>
我們的采訪在大使官邸進行。中國服務員問他采訪中要喝咖啡還是茶,他使勁咬了咬音節(jié),說:“茶。”
他每周有3次中文早課,每次1小時。語法和詞匯掌握得還好,就是“發(fā)音非常糟糕”,“老師經常不知道我想說什么。有時候我組裝了幾句中文說給人聽,人家會看著我,說:‘對不起,我不會說英文?!?/p>
這是他有生以來頭一遭的中國之旅。在默克爾的第三個總理任期前,他被火速派往中國填補大使空缺。剛上任兩個半月的時候,記者問他:你的目標是什么?他回答:“我盡量不設定數字化的目標。我知道美國大使說他實現了一些目標,例如成功將簽證等待時間從90天縮短到約5天。對于我們來說,通常在3至5天內就能發(fā)放簽證?!彼J為更重要的是向中國解釋德國,充當政治、經濟和文化各領域的“翻譯者”。同時,他要為德國描述一個盡可能客觀的中國全景圖。按他的理解,“中國就像一片大陸”,地域遼闊,階層復雜,有很多路要走,有很多人要交談。
英文媒體《中國日報》報道他的上任時說,“當他準備好搜集中國的信息時,其實他在大使官邸里的行李箱還沒有收拾妥當,已經有數不清的會議在等他了?!辈贿^,他15歲的大兒子或許能在更好地理解中國方面幫他一把。小家伙的最大發(fā)現是:禮拜天可以逛街購物!而德國商場通常在這一天閉門休息。
官邸的中庭布置著3幅德國人托馬斯·卡明斯基(ThomasKaminsky)為使館特制的繪畫作品。對于這組作品,使館的中文介紹里這樣說:“它們沒有敘事的內容,它們只將自身展現給觀賞者?!c時代相適,在這3件藝術作品中,可以看到下一個千年中的技巧和現代性。在這里沒有引經據典,完全避免了中國風,作品顯得完善而成熟。當阿爾卑斯以北地區(qū)在文化上還一片荒蕪的時候,中國文化已經呈現出繁榮的景象。來自德國的這些藝術作品安然地面對著中國悠久的文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