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 (廣電全媒體記者 花梔子 報道)大年初一,在一列從鄭州開往廣州的特快列車上,旅客們在談天說地,聊自己的發(fā)展,聊家鄉(xiāng)的變化。
“你采用這種方式是破解不了的……啊這是一種加密方式……”正在火車上打電話的旅客劉紅軍是商丘聯(lián)通公司的網絡工程師。從小在商丘長大的他,經歷了兩次住房的變動。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劉紅軍和父母及兩個兄弟住在商丘市郊的瓦房里,“那時候那個房子又低、又暗、又潮,下雨的時候經常漏雨。”
1991年的時候,劉紅軍家搬進了樓房,但樓前的路還是土路,離路不遠處就是麥田:“是以辦公樓改建成的家屬樓,八十多平方,總共四間,廚房都沒有,整個家屬院只有一個公共廁所,也沒有人打理。”
之后,劉紅軍到北京上大學,畢業(yè)后又留在北京打拼。2006回家后,家鄉(xiāng)的變化讓他吃了一驚,家門口塵土飛揚的土路改造成了六車道并行的馬路,兩邊的臭水溝填成了寬寬的綠化帶,樓房不遠處的麥田變成了成片的高樓,良好的就業(yè)環(huán)境讓他決定留下來工作。經過六年的努力,去年,劉紅軍購買了一套110坪的商品房。他覺得家鄉(xiāng)就像他從事的網絡事業(yè)一樣發(fā)展迅速,“現(xiàn)在城市的整個框架布局是非常好,周圍的高層建筑啊比較多,綠化也比較好,車流也比較多?!?/p>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