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蹺腳踩豎立的木棍進行舞蹈表演,俗叫“踩高蹺”、“踩高腳腿兒”。
高蹺歷史悠久,在民間流傳很廣。其道具主要是木蹺,選結(jié)實的木料做成高低不等的腳蹺,高則數(shù)尺,低則只有幾寸,一般2尺左右,綁在腿腳上即可進行表演活動。依其表演難度有文有武?!母哕E’隨弦樂扭踩或走隊形,如走‘8’字或走剪子股?!拔涓哕E”要表演各種技能動作,如雙叉、過天橋、跳高等。也可設(shè)置劇情,如“唐僧取經(jīng)”、“撲蝶”、“白蛇傳”、“扯犟驢”,配以唱詞、道白。表演時,念唱結(jié)合,文武兼有,很有情趣。
高蹺表演用人少則三五人,多則三四十人,甚至上百人。多在春節(jié)、元宵或古會時表演。一隊人身穿古裝,扮成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角色,男搖芭蕉扇,女持花籃、汗巾等,走走退退、搖搖擺擺,很受人們歡迎。近年,高蹺舞多與舞獅、舞龍、背裝等一起進入單位院落表演,主人放鞭炮,開賞錢。
鄭州高蹺舞通常表演的戲目有:
瞎子觀燈是由演員扮做瞎子的模樣,踩在高蹺上,表演盲人在節(jié)日里上街觀燈的各種動作、神態(tài)以及心理現(xiàn)象。這個節(jié)目一般在正月十五、十六燈節(jié)時演出。
捕蝴蝶由兩個扮作少男少女的演員,各踩高蹺,一個人手中拿一根細長的竹竿,挑著一個紙扎的蝴蝶,邊走邊表演蝴蝶翩翩起舞的形象,另一個演員不停地做出捕捉蝴蝶的動作,拿蝴蝶的演員故意不斷地用蝴蝶引逗戲弄捕蝶的演員,使其做出各種風趣和技巧的表演。
唐僧取經(jīng)取材于古典文學(xué)《西游記》中的故事。由4個演員分別扮做唐僧、孫悟空、沙僧、豬八戒,有時還有白骨精等角色。演員們腳踩高蹺,按一定的情節(jié),即興表演。
另外還有"八仙過海"、"捕魚"以及自編自創(chuàng)的現(xiàn)代內(nèi)容的節(jié)目。高蹺舞的表演,通常跟隨"社火"隊一起行走,邊走邊舞。技巧嫻熟的高蹺班子,還可以在固定的場子里,表演單叉、雙叉、磕腿、翻身、鶴立各種高難動作。
相關(guān)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