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國(guó)畫大師齊白石人生畫的最后一幅畫,也是牡丹。這是他兒子發(fā)表在《北京日?qǐng)?bào)》上的回憶文章披露的。文章如下。
我父親畫的最后一幅畫
齊良巳文 龍森整理
鐵柵三間屋,筆如農(nóng)器忙。
硯田牛未歇,落日照東廂。
勤勞是我父親齊白石一輩子藝術(shù)生活的特點(diǎn),在長(zhǎng)期的藝術(shù)實(shí)踐中,不斷刻苦努力,至老不衰。正如上面他自己寫的詩中講的:他畫畫象老牛耕田一樣,筆耕不輟,一天到晚都不休息。在將近七八十年的畫畫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畫。二十七歲以后,只有兩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喪才擱過筆,他的勤奮是持久而有恒的,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沒睡過早覺,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過早飯,便要畫上幾幅,對(duì)藝術(shù)真是孜孜不倦。
回想起父親一九五七年逝世這一年的春夏之際,他的精神有些不濟(jì)了,健康情況已大不如從前,他還絲毫不服老,頑強(qiáng)地和衰老作斗爭(zhēng),畫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這是父親一生中最后的一幅畫。
記得那天早晨,風(fēng)和日晴,父親不用扶持,自己竟從臥室走到畫室中來。我看父親這天精神特別好,按習(xí)慣知道他要畫畫了,趕忙鋪開了紙,準(zhǔn)備好了顏料等東西。他和往常一樣站著,挽起袖子,不慌不忙,先看看準(zhǔn)備好了的筆等用具,在筆筒里仔細(xì)找出他相用的那幾支筆。又用手摸了摸紙,仔細(xì)辨別了紙的正反面(這些都是他多年的老習(xí)慣了),拿起斗筆,對(duì)著紙停視了許久,然后蘸了洋紅。我看第一筆用的是洋紅,就知道要畫牡丹了,這是父親一生中最喜愛畫的花卉之一。我趕緊抻直了紙。這一天,父親的情緒很好,興致委極高,用墨用色,信手拈來,斗大的花朵,比真花大有夸張,用極重的洋紅,筆的水份又飽滿欲滴,水份洇出來非常得當(dāng),真是美艷絕倫?;ㄈ~由下至上,由墨綠至老黃,有墨有色,潑色潑墨,隨心所欲。葉子趁未干時(shí)用蒼老的筆法勾的葉筋,筆筆見功,又融合一體。使得茁壯蒼勁的葉子看上去有濃有淡,又能分出陰陽向背,葉子都向一邊,似乎是隨風(fēng)而動(dòng)。父親勾完最后一片葉子,我知道要把畫夾在鐵絲上看一看了,父親坐在椅子上,注視許久,又取回來加了數(shù)筆,再掛起來,才點(diǎn)頭:"要得"。父親不管畫什么畫,都要這樣反復(fù)修改多次,絕不馬馬虎虎,即使是畫了上百次的同一題材的畫,也都極為認(rèn)真,一絲不茍。父親看這幅牡丹比較滿意了,才提筆題上款:"九十七歲白石。"沒想到這竟是父親辛勞一生的最后一幅畫。
父親非常喜愛畫牡丹,他一生畫了多少幅牡丹,已記不清了。記得只要每年牡丹花開的季節(jié),他常到公園去參觀牡丹的各種姿態(tài),而且畫的方法也變化多次,但無論如何變,都能把牡丹的富麗堂皇、欣欣向榮的景象描繪得非常突出。就這幅畫而論,一改過去枝葉分開的畫法,而是花、枝、葉渾然一體,色、墨融合在一起,枝葉雖然很蒼老了,但受到甘露的滋潤(rùn),又開放出艷麗的花朵,那枝葉隨風(fēng)搖曳,似乎聽到了枝葉的沙沙聲,真是春雨初過花更新。我想這大概就是父親自己一生的寫照吧。
相關(guān)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