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科學家6日在權威期刊上首次公布了有關今年2月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隕石墜落的詳細數(shù)據(jù),并警告說直徑在10到50米、可能與地球相撞的小行星數(shù)量或是科學家先前預測的10倍。盡管這類小行星不會給地球帶來毀滅性災難,但各國應盡早建立小行星應急防御機制。
墜俄隕石原是直徑20米的小行星
來自俄羅斯、美國、中國、捷克等國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與英國《自然》雜志上發(fā)表3篇論文說,他們通過走訪車里雅賓斯克地區(qū)的50個村莊,并根據(jù)攝像頭、手機等拍攝的圖像追蹤隕石的路徑,分析這顆直徑約20米的小行星沖入地球大氣層、在車里雅賓斯克上空爆炸以及所造成損害的詳細情況。
刊登在《科學》雜志上的論文的研究作者之一、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尹慶柱對新華社記者說,這次小行星墜落共釋放了約60萬噸TNT炸藥當量的能量,超過3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產(chǎn)生的能量。在進入大氣層前,它的直徑約19.8米,重量約1.3萬噸。進入大氣層后,小行星先后發(fā)生4次爆炸,爆炸產(chǎn)生的沖擊波足以將地面的行人擊倒。他說,最終墜落地面的隕石總重只有4到6噸,最重的一塊碎片約重650千克,而大部分物質都在大氣層中蒸發(fā),因此對地面的破壞較少。
尹慶柱與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測定了小行星的成分與年齡,確定該小行星屬于最常見的普通球粒隕石,最晚形成于44.52億年前。
小行星撞地球威脅被低估
刊登在《自然》雜志上的兩篇論文則發(fā)現(xiàn),小行星爆炸形成的火球最亮時的亮度比太陽還高30倍。在距出現(xiàn)亮度峰值地30公里的地區(qū),火球釋放的紫外線在雪地上的反射增強了光線對人體的損害,當?shù)鼐用癯霈F(xiàn)了皮膚灼傷、爆皮等。爆炸產(chǎn)生的沖擊波在小行星軌跡兩側100公里之內(nèi)都可以感覺得到。
尹慶柱表示,目前只有不到1%的類似車里雅賓斯克小行星大小的天體被記錄在案,這意味著超過99%的類似天體沒有被發(fā)現(xiàn),因此這次墜落事件是一次警鐘,小行星撞擊可能比先前想象的要頻繁,科學家要對這類天體加以詳細研究。
各國應盡早建立預警機制
在《自然》雜志上發(fā)表論文的捷克科學院的天文學家表示,直徑在20米左右的小行星等天體有數(shù)百萬個,對它們一一進行“普查”是不可能的。而在未來100年中,此類小行星撞擊地球會成為比較常見的天文現(xiàn)象。幸運的是,這類小行星因為體積小只會造成局部損害,根據(jù)研究數(shù)據(jù)盡早建立相應的預警應急機制,才是更為可行的做法。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科學家彼得?布朗分析了科研和軍事感應裝置幾十年來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說:“小行星按照未知的軌道運行,可能撞上地球。這類風險正在向體積偏小的天體傾斜?!钡厍蛑車睆皆?0到20米的隕石多達上百萬,但人類只關注了其中的500個左右。
謹慎起見,布朗建議掃描天空,觀測飛向地面的天體,以便做出應對。美國夏威夷正在建設ATLAS系統(tǒng),可為小行星撞擊地球提供預警。
NASA星際科學部的林德利?約翰遜表示,我們需要發(fā)射紅外線望遠鏡,全面調查近地天體,了解其尺寸。他還建議說,小行星即將撞上地球的時候,人類可以發(fā)射足夠大的航天器,準確擊中小行星,減緩其運行速度,給地球爭取時間,通過公轉避開撞擊。另外,還可以發(fā)射航天器,影響小行星的萬有引力,進而改變其運行軌道,幫助地球化險為夷;但這項技術還不成熟,仍在研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