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充滿想象空間
除了貨幣基金之外,其他金融產品的互聯網化也是一個將投資觀念帶給大眾的重要契機。盡管今年以來,防范金融風險的聲音不絕于耳,但事實上,我國金融衍生產品無論是從種類上還是規(guī)模上都和金融業(yè)較為發(fā)達的國家相距甚遠
在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繼續(xù)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擴大金融機構利率自主定價權。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fā)展,完善金融監(jiān)管協調機制。發(fā)軔于民間的互聯網金融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這讓前段時間因涉足金融而備受爭議的互聯網公司略微安下心來。創(chuàng)新終于得到來自官方的肯定,并且不是簡單的“網售基金”,而是“互聯網金融”。
這意味著,長久以來易被大眾接受的普惠金融產品缺乏的狀況,或許有得到轉變的可能。盡管報告中也提到要“完善金融監(jiān)管協調機制”,但要如何監(jiān)管,就要先懂得目前我國的互聯網金融所謂“缺乏監(jiān)管”的問題出在何處。
首先,“監(jiān)管真空”最嚴重的領域并不在網售基金領域。盡管各種“寶”最能吸引大眾目光,對銀行的觸動也最大,銀行業(yè)內覺得這些東西雖無吸儲之名,已有吸儲之實。然而,對照美國貨幣基金的發(fā)展歷程,只要存款利率不加快市場化步伐,這種貨幣基金賺取利率雙軌制的利差的現象就會一直存在,也不可能像監(jiān)管銀行存款一樣對貨幣基金公司要求準備金。現在有可能出臺的監(jiān)管頂多是對基金公司的投資方向和期限等要求更完整的信息披露,而這些信息披露,對普通投資者的影響其實并不大。
但是,目前網絡上出現的許多P2P融資平臺,也在推出一些所謂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高達10%~15%,同樣有諸如“低風險”“保本”等宣傳,這些投資方向不明,沒有投資標的評級,有“資金池”嫌疑的網貸平臺才是真正的 “三不管”領域,而未來出臺的監(jiān)管,也應當與這些風險較高的“互聯網金融”相匹配。
為何說即使有更嚴密的監(jiān)管,互聯網金融的未來仍然充滿想象空間?雖然炒得很熱,但我國貨幣基金僅占存款1%的事實畢竟在那里,所以即使現在是“吸銀行的血”,也吸不太多。但只要一旦體量足夠大,必然會通過市場,繞開銀行,進行投融資。
現在對于各種“寶”的批評之聲主要集中于:這種金融創(chuàng)新不過是讓錢生錢,并未走出銀行系統,也未進入到實體經濟中去。的確,這些基金公司將90%以上的資金投資于銀行間協議存款,這是出于“安全”的考慮,但這并非一個可持續(xù)的過程。尤其是隨著規(guī)模擴大和國內利率市場的改變,很有可能會投資銀行間市場之外的債券。
當企業(yè)融資盯上貨幣基金市場,利用市場,取代銀行做短期融資的行為就有可能實現,而只要企業(yè)的貸款評級足夠高,風險其實是在可控的范圍內。何況互聯網金融天生又有大數據做支撐,對于短期流動性的掌控更優(yōu)秀,企業(yè)繞開銀行在貨幣基金市場進行短期融資將不足為奇。而這也是美國貨幣基金作為金融工具最重要的職能之一。當然,想要走到這一步,不僅需要貨幣基金龐大的體量支持,同樣需要針對貨幣基金嚴格的法律法規(guī),例如投放對象的安全級別、平均期限等。以美國的貨幣基金市場為例,貨幣基金能夠實現以高于銀行存款的利率攬儲,再低于銀行普通貸款的利率貸出,盡管是在特定的法規(guī)之下,但也為短期融資市場帶來活力。
除了貨幣基金之外,其他金融產品的互聯網化也是一個將投資觀念帶給大眾的重要契機。盡管今年以來,防范金融風險的聲音不絕于耳,但事實上,我國金融衍生產品無論是從種類上還是規(guī)模上都和金融業(yè)較為發(fā)達的國家相距甚遠。
也許肯定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只是讓金融管制有所放松,從而讓更多金融產品迎來新的機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