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0 08:19:00 來源:大河網(wǎng)-河南商報
網(wǎng)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鄭州近千電子警察監(jiān)控
1963年,在百貨大樓交通崗執(zhí)勤的交警(資料圖)
1955年成立的“鄭州交通大隊”,交警只有二三十人。路口的信號燈靠人工掌控,看到行人或車輛違章,崗亭里的交警也不敢出來,一出來,信號燈就沒人控制了。
如今50多年過去了,鄭州交警的人數(shù)也增長了50多倍。鄭州大小路口的信號燈,坐在支隊指揮中心就能遠程監(jiān)控。
從二三十人到1709人
50多年增長了50多倍
上個月28日剛剛退休的交警申汴福,工作38年,在交警崗位上沒挪過窩兒,是名副其實的綠城老交警。
據(jù)官方數(shù)字,1977年3月,鄭州市公安局交通大隊成立。
但老申說,這個時間不對?!班嵵莩闪ⅰ煌ù箨牎?,具體時間應該是1955年,當時交警只有二三十人。1975年,我成為第三批新招入的交警,交通大隊由之前的80人增加到120人。交通大隊下轄4個中隊,分別為金水、二七、中原和管城。邙山(惠濟)是郊區(qū),歸金水管。機關(guān)只設幾個科室,每個科室只有兩三個人,大隊部設在原來的大同路東頭路北?!崩仙暾f,他穿的警服是上白下藍,白帽子,三接頭皮鞋,冬天加件蘇式皮大衣。
老申說,那時候,鄭州地盤也不大,市區(qū)的汽車不超過3000輛,公交車也就四五十輛,最好的車除了領導乘坐的國產(chǎn)紅旗,就是上海的伏爾加。
經(jīng)過1978年、1980年的兩次擴招,鄭州交警才達到250人。
截至2013年年底,58年過去了,鄭州交警的人數(shù)也增長了近58倍。2013年年底,鄭州交巡警支隊有民警1709人,另有協(xié)警710人、職工155名、交通協(xié)管員1000名,支隊下設的單位也增加到25個。
體制之變
當年沒人愿當交警現(xiàn)在大家爭著考
如今在鄭州,有關(guān)部門若發(fā)布“招警信息”,報名者必蜂擁而至,還有不少人托關(guān)系、走后門,挖空心思“跳龍門”。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卻剛好相反:沒人愿意當警察,更不愿當交警去受罪。
老申說,那時的交警,說干部不是干部,說工人不是工人?!敖煌ù箨犻L”都不知道是啥級別,下面的中隊長就更唬不住人了。城市青年都不愿當交警,1975年之前招警都去農(nóng)村招,之后便開始招城市復原兵或去工廠里從工人中挑愿意吃苦的。
1985年,全國公安體制改革,招警模式變?yōu)槊嫦蛏鐣_招錄,即“凡進必考”。之前招聘的交警必須參加考試,成績合格一律轉(zhuǎn)正,否則就視為合同工。
交警的級別也從此明確。如今鄭州交巡警支隊為正縣編制,下轄各區(qū)交警大隊大隊長、教導員為正科級,還有個別的為副縣級。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交警對城市交通的作用越來越大,稱謂也隨之改變。1981年3月,叫了26年的“鄭州市公安局交通大隊”,改名為“鄭州市公安局八處”。6年后的1987年5月,“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正式成立。2002年5月,鄭州交警和巡警合并為“鄭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隊”,叫了15年的交警支隊又變?yōu)椤敖谎簿ш牎薄?007年6月,交巡警支隊調(diào)出部分警力至特警支隊后,又恢復為“交警支隊”。2010年11月,警務機制改革,鄭州交警支隊再次更名為“交巡警支隊”至今。
裝備之變
從木頭指揮棒到1200臺專業(yè)對講機
商報記者從鄭州市交巡警支隊翻出上世紀70年代的資料照片,當時交警在街頭指揮時,用的是指揮棒,其實就是一根一尺來長的木棍,用油漆漆過,紅白相間。
“那時候條件差,整個大隊只有兩輛三輪摩托車,還有一輛美式吉普,是大隊領導坐的。事故股下去處理交通事故,市區(qū)的騎自行車,郊區(qū)的才騎摩托車去。而中隊交警大多步行上下崗,中隊長才可以騎自行車?!?/p>
老申說,那時對交通違章的處罰很嚴。騎自行車載人的罰5元,汽車闖紅燈罰5元,車輛亂停亂放罰5元,酒后開車罰10元,對無照駕駛的罰款最重,20元。
“那時候我一個月的工資才38.5元,無照駕駛一次,半個月工資就沒了。”老申說。
老申說,過去糾正行人或司機交通違法,主要靠嘴喊或用喇叭,有些人硬是闖紅燈跑了,交警除了生氣就是無奈?,F(xiàn)在不一樣了,有對講機,能告訴前方民警將違章車輛攔下。
1982年6月,老申所在的“八處”,率先在全國使用無線電通信,給交警隊配備了對講機。在部隊就精通無線電的老申責無旁貸,擔負起所有對講機的維修和保養(yǎng)工作。
30年前,“八處”有20臺對講機,只供領導或警衛(wèi)執(zhí)行任務時使用;而現(xiàn)在的交巡警支隊,對講機已多達1200臺,80%的民警在日常執(zhí)勤時均佩戴。
在“崗亭時代”紅綠燈要靠人工控制
上了年紀的綠城人大概都記得,最早的時候,鄭州街頭有很多崗亭。老申說,那些崗亭是那一代交警的標志。
崗亭不太高,外面罩著有機玻璃,能擋風雨,交警坐里面能看見路口的交通狀況。不少人遇到困難了,就直奔崗亭而去。
“那時候紅綠燈要靠人工控制,交警坐在崗亭里面用手控制信號燈,看到行人違章了,只能用喇叭喊,不敢出來糾章。人一出來,信號燈就沒人控制了。”
老申說,鄭州建得最早的崗亭在百貨大樓門口,至少有5米高。1976年后,鄭州的崗亭逐漸“下崗”。
如今,鄭州街頭上,已沒了崗亭的蹤影,但街頭路口處的電子交通設施,卻如雨后春筍。
2002年,鄭州交巡警支隊在街頭上試驗,安裝了20個電子探頭來抓拍交通違章,效果很好。2005年,鄭州市政府與兩家企業(yè)以聯(lián)營的形式在鄭州市區(qū)內(nèi)一次性安裝了500個電子眼,雖引來不少質(zhì)疑聲,但確實起到了作用,司機交通違法大幅下降。
如今,鄭州市區(qū)各大路口的信號燈,坐在交巡警支隊的指揮中心就能遠程監(jiān)控。交巡警支隊在市區(qū)街頭上共安裝移動監(jiān)控設備735處,其中,高清監(jiān)控(監(jiān)控抓拍)387處,能拍清司機接吻后臉上的唇印,還有固定電子眼850套,專門抓拍機動車闖紅燈、闖禁行等。(首席記者胡巨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