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掌握公共權力的行政部門,在行使公權力時,不但要嚴格依法行政,還要高度重視程序問題。
因不滿自家房屋被強拆,家住海珠區(qū)的“釘子戶”陳先生一口氣告了三個部門。最終,廣州市城管局海珠分局因在拆除房屋前,沒有履行告知義務,屬程序違法而一審敗訴。
“釘子戶”在拆遷訴訟中獲勝(哪怕只是部分勝利),堪稱鳳毛麟角。正如數(shù)天前,湖北陽新兩位公務員遠赴深圳動員打工者返鄉(xiāng)商量拆遷事宜未果,用膠水將對方報刊亭門鎖堵死,我們可以從中讀到“進步”意義——當?shù)卣桓页梅恐鞑辉诙鴱姴稹粯印T诟鞯胤ㄔ菏芾聿疬w糾紛面臨“立案難”、“審理難”、“執(zhí)行難”的背景下,海珠區(qū)法院依法辦案、秉公而斷,作出海珠城管分局敗訴的判決值得尊敬。
法院認為房管部門沒有過錯,陳先生要求確認房管部門行為違法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只是城管部門未盡告知義務,程序違法而已,這種結果哪怕對敗訴的廣州市城管海珠分局來說,也是一個無傷大雅的“小案”。但小中見大,它揭示了程序合法性問題——一個原本合法合規(guī)的行政過程,可能因為程序上的小小瑕疵而變得經(jīng)不起法理拷問,需要所有行政部門引以為鑒。
正如新修《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終止行政強拆,改由司法裁決,為保障被拆遷人在行政程序上的申辯權和陳述權一樣,《廣州市城市管理綜合執(zhí)法條例》嚴格規(guī)定城管的告知義務,亦是為了保障當事人的知情權、申辯權。為了琶洲塔公園建設拆遷,相關部門做了那么多工作,為何不堅持走完最后的程序,非得留下一條輕易讓被拆遷人揪住的尾巴?廣州市城管局海珠分局在辯護中提到“亞運綜合整治”、“因房屋空置,無法聯(lián)系房屋的權利人”。姑且不論這些理由能否站得住腳,把程序違法歸咎于外部環(huán)境和一些技術性細節(jié)是缺乏說服力的,因為相關法規(guī)并沒有規(guī)定時間緊或一時找不到當事人就可以免除告知義務。
再多的外部原因,都不能說明程序違法情有可原,所以漠視法定程序更多應該捫心自問:我是否把程序正義當作一回事?是否做到了依法行政,做到無可挑剔?
必須提醒一些行政部門的是:走過了法律的啟蒙時代,如今公眾的公民意識、法律意識已今非昔比。哪怕一些人在權利被侵害之初是法盲,經(jīng)過一番現(xiàn)實磨礪之后,也很快會成為半個“律師”,說起法律來頭頭是道。相對而言,反倒是一些慣于天馬行空、不愿受到約束的行政部門對法律的重要性沒有太深的體會,在行政過程中容易疏忽,尤其對程序正義的概念認識不足。多年來,行政訴訟案件連年攀升,高居不下,就是這種尷尬現(xiàn)實的一個漏影。
法諺云:“病毒之樹結不出無害之果。”意謂如果程序正義得不到保障,實質正義就無從談起。因此,身為掌握公共權力的行政部門,在行使公權力時,不但要嚴格依法行政,秉承“凡無法律授權不得為”的原則,還要高度重視程序問題,力求做到無懈可擊,不要貪圖一時之便,而讓自己的行政行為程序違法,既侵害了公眾權益,又損害了自己形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