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債拍賣遭遇兩年來首敗 新一輪錢荒來襲
資料圖片
150億元記賬式國債拍賣流標因流動性偏緊 分析人士稱——
上周五國債拍賣流標,分析人士指出,原因主要是在資金面太緊的情況下,一級市場供給壓力較大。在7月之前,資金面或會維持在偏緊的態(tài)勢,但由于美、日經濟企穩(wěn)向好,國際資金流向開始出現變化,央行是否采取寬松貨幣政策也陷入兩難境地。
本報訊 (記者周宇寧)由于國內市場資金面持續(xù)偏緊,直接導致一級市場上新發(fā)行的國債在拍賣時首次因認購倍數過低,出現罕見的部分流標現象。上周五,財政部計劃發(fā)行150億元記賬式國債,但招標結束后實際發(fā)行僅為95.3億元。
國債拍賣中標倍數僅0.64
上周五,財政部發(fā)行了2013年記賬式貼現(四期)國債。據了解,本期國債計劃發(fā)行150億元,期限為273天。但實際發(fā)行面值金額95.3億元,投標倍數僅為0.64倍。根據財政部的公告,本期國債經招標確定的發(fā)行價格為97.283元,折合年收益率3.76%。
與上一期同類型同期限的國債相比,上周五發(fā)行的國債認購倍數萎縮,其收益率也大幅上行了87個基點。相比之下,5月10日財政部發(fā)行的第三期記賬式貼現國債,計劃發(fā)行150億元,實際發(fā)行面值金額150億元,認購倍數為1倍。經招標確定的發(fā)行價格為97.903元,折合年收益率2.89%。
“大家都拿不出錢來買國債”
此次貼現國債的拍賣出現部分流標現象,市場普遍認為,是資金面持續(xù)趨緊下機構深陷“錢荒”的必然結果,也在業(yè)內人士的意料之中。平安證券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石磊對記者表示,在資金面緊張的情況下,貼現國債作為一種短期品種,出現流標也是很正常的,“以往資金面緊張的時候,(流標)也曾出現過幾次”。
“資金太緊了,大家都拿不出錢來買國債了。”北方某商業(yè)銀行固定收益部交易員對記者表示。他指出,以目前資金面緊張的程度來看,一級市場供給壓力相對較大,財政部在國債發(fā)行上也沒有適當減量。
雖然該期國債的票面利率與上期相比已大幅上行,但在一級市場上發(fā)行的收益率與二級市場的估值已形成倒掛。數據顯示,目前9個月國債收益率在3.14%。
根據同花順iFind的統(tǒng)計,截至上周五,銀行質押式回購利率隔夜品種為7.0254%,7天品種為6.9016%,14天品種為7.6826%,3月期品種為5.9840%,9月期品種為5.3%。
業(yè)內觀點
貨幣政策放松或加重資金流出
分析人士認為,此輪“錢荒”,主要是由債市監(jiān)管帶來的去杠桿行為、外匯占款增量下降以及半年期銀行理財產品集中到期這幾大因素造成。其中,外匯占款增量的急劇下降是“罪魁禍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