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國家可以稱得上是強國?強國不是地理概念,并不是國土面積大的國家就是強國。強國也不是人口概念,如果按人口來劃分,整個歐洲沒有一個強國。當今世界,人們往往從國家實力角度理解強國。傳統(tǒng)的經濟、政治、軍事這三大實力,是用來衡量國家硬實力的標準。隨著世界文明發(fā)展,還有兩個標準越來越受到重視,一個是文化標準,另一個是制度標準。這兩個標準可以稱為軟實力標準。從文化上說,一個強國應該有其獨特的、被世界所認可的文化和價值觀。從制度來看,一個國家要成為強國,在制度上一定要對人類作出貢獻。
能夠貢獻制度模式的國家才是強國
從歷史上看,世界強國都對人類作出過制度上的貢獻。比如,荷蘭是一個國土面積很小的國家。但荷蘭人發(fā)行了世界上第一只股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銀行。世界上第一家公司也是荷蘭人建立的,馬克思說這是人類在制度上最偉大的發(fā)明。資本主義制度起源于荷蘭,這是荷蘭對人類的重大貢獻。又如,法國人最感自豪的是《拿破侖法典》。這個《法典》在制定過程中由國民議會討論過一百多次。拿破侖去世之前對英國人說,你們說我是常勝將軍,滑鐵盧這一役使我所有戰(zhàn)功灰飛煙滅。我今天要走了,但是我留給你們的法典將永遠統(tǒng)治你們!歷史證明,這句話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這部民法典的地位。近代世界的許多民事制度是法國人通過民法典建立的。此后,民事法律制度不斷發(fā)展,德國的民法在很多方面更為完善,瑞士的民法又進一步發(fā)展。再看美國。美國是毫無疑問的制度大國。當今世界的眾多商事法律規(guī)則是美國人創(chuàng)設的,如知識產權制度。還有法律界熟悉的“米蘭達規(guī)則”,這是美國人對“證據(jù)審判規(guī)則”的重大發(fā)展。
當一個國家的制度成果能夠為其他國家所借鑒、所模仿的時候,人們就會認可這個國家是世界強國。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上我國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政治上我國的地位日益受到尊重,軍事上我國的實力越來越強,接下來就要看文化和制度。文化上我們能不能對世界尤其是年輕人產生吸引力,讓我們民族的文化和價值觀為其他民族所向往?制度上我們能不能創(chuàng)造獨特的文明方式,貢獻出為其他國家所借鑒、學習、模仿的具有世界意義的模式?當這兩項做到的時候,我國就可以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強國。
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曾經是先進制度的開創(chuàng)者、領導者?,F(xiàn)在之所以提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因為我國有輝煌的過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朝代是唐代。讓我們非常自豪的中華法系從唐代開始逐漸成熟定型。無論談論世界五大法系、八大法系,還是十六大法系、三十二大法系,中華法系都是其中之一。中國的唐律曾影響東南亞各國,在這一帶形成一些相似的法律傳統(tǒng)。歷史上,中華民族在制度上曾經是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楷模,曾經為其他國家所向往、所模仿。到明末清初的時候,中國的GDP占世界1/3。即使到甲午海戰(zhàn)的時候,中國的GDP總量還遠遠超過日本。但是,為什么北洋水師敗給了日本聯(lián)合艦隊?原因有很多,歸根結底是制度上決出了高下,當時的中國是用“發(fā)霉”的制度對抗日本近代化后正在勃興的制度。由此說制度決定國家命運并不過分。腐敗的制度亡國亡族,先進的制度才能強國興邦。正所謂法治弱則國弱,法治強則國強。
為人類社會提供更高形態(tài)制度文明
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法治復興。要讓中華法系經過現(xiàn)代化改造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重新回到世界法治發(fā)展的舞臺中央。完成這個使命,需要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道路不同于西方,既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又借鑒人類制度文明優(yōu)秀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探索開拓的新型道路。
推動我國進入世界法治強國行列,需要實現(xiàn)四個目標:一是依法治國方略全面落實。二是法治政府基本建成。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前后,也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候,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三是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實現(xiàn)司法改革的目標,需要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四是人權切實得到尊重和保障。從我國當前實際情況看,實現(xiàn)法治強國建設目標需要解決好以下四個關鍵問題。
處理好黨與法的關系。處理這個關系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抓牢“一個根本”,即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靈魂、根本特征和根本保障。二是堅持“兩個必須”,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這兩者是辯證統(tǒng)一的。當前應深化對后者的認識,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法治對實現(xiàn)黨的領導的重大意義。三是實現(xiàn)“三個統(tǒng)一”,即把依法治國基本治國方略同依法執(zhí)政基本執(zhí)政方式統(tǒng)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xié)、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tǒng)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tǒng)一起來。四是學會“四個善于”,善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善于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領導人員,善于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于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tǒng)一。五是落實“四個環(huán)節(jié)”,把黨的領導貫穿于法治建設的全過程,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zhí)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
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道路有三大核心要義: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條道路有五大原則: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須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必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fā)。這條道路是我們自己在實踐中探索出來的,既不同于西方自下而上的長期演進,也不同于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方國家由政府自上而下的強力推進,我們走的是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雙向互動的自我演進內生式法治發(fā)展道路。
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推進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形成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進一步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寶庫,形成了系統(tǒng)的法治思想,在10個方面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法學:一是指明了法治方向,即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二是明確了法治主體,即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三是確定了法治格局,即實行“三個共同推進”和“三個一體建設”,提出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針”;四是明確了法治的地位,即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把法治作為實現(xiàn)黨的領導的依靠途徑;五是闡述了法治的基本原則,即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對任何形式的特權;六是闡明了法治的功能,即制約公權,權由法定、權依法使,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七是闡明了法治的價值,即把公平正義視為法治的生命線,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八是指出了法治的目的,即維護人民群眾權益,實現(xiàn)人民權利;九是奠定了法治基礎,即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信仰法治、堅守法治;十是抓住了厲行法治的關鍵,即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使領導干部成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典范,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的能力。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法治體系包括完備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guī)體系5個子體系。這5個子體系有機結合,保障國家治理科學高效。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完備之時,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成之日。中國創(chuàng)造出新型法治模式,為人類社會提供更高形態(tài)制度文明,也就意味著中國進入了法治強國行列。(作者徐顯明為中國法理學研究會會長、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
這條道路不同于西方,既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又借鑒人類制度文明優(yōu)秀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探索開拓的新型道路。推動我國進入世界法治強國行列,需要實現(xiàn)四個目標:一是依法治國方略全面落實。
從法治內涵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國情的特殊性與世界法治文明發(fā)展的一般性相結合的理論??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中國法治建設和法學學科建設的新理論。
新華網北京2月4日電題:著力加強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理論指導——二論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三個“本質上”的重要論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必將隨著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而不斷發(fā)展,指導我國法治建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構筑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廈更加堅實的法治基座。
《法治熱點面對面》不避問題,不繞圈子,和人民群眾說實在話、貼心話,舉例子、列圖表、用數(shù)據(jù),詳細解讀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解決的難點問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要方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對“創(chuàng)新法治人才培養(yǎng)機制”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