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路邊的分類垃圾桶
編者按
在“垃圾分類”寫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層面的大背景下,垃圾分類回收利用被提上了新的高度,受到更多關注。
大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鄭州已倡導了18年“垃圾分類”,推進、落實并不盡如人意,原因何在?目前垃圾分類所遇到的瓶頸,究竟在哪里?這些“放錯位置的資源”,如何各回各“家”,實現最大化回收利用?
從今天起,本報刊發(fā)系列報道,予以剖析、探討并展望,并通過實地探訪揭示外地先進地區(qū)的做法,以圖形成共識,整合力量,推動這一利國利民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
□策劃熱線新聞調查部記者李巖文洪波攝影
核心提示|18年前,鄭州市市政部門未雨綢繆,倡導垃圾分類,并通過社區(qū)試點在全市大面積推行,然而好景不長,此后雖多次力推,成效均不盡如人意。一些民間機構的實踐和探索,囿于種種原因,同樣沒有成功。作為污染減量、資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徑,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社會各界已有共識,但由于周邊相關配套、監(jiān)管機制不夠健全,各方形不成合力,制約了這個系統工程的有效開展。
“垃圾分類”之居民家庭的困窘:
難分!
3月16日上午9時,鄭州市經一路與紅旗路交叉口北側,一個老先生提著一大袋垃圾,走出經一路北19號院大門后,隨手扔在了停在路邊的三輪垃圾車上。他丟棄的這袋垃圾,跟垃圾車車廂中的不少袋裝垃圾一樣,不僅有剩飯菜這種不宜利用的垃圾,也有舊書本、舊衣服、飲料瓶等可回收的雜物。
與這輛垃圾車一樣,在路旁的經一路垃圾中轉站門口,停放的兩排數十輛垃圾車同樣是混合存放,未見區(qū)分。
問及丟垃圾前是否想過垃圾分類問題,老先生一臉錯愕:“你問這干啥?都扔幾十年了,還分啥分?讓誰回收利用?誰想用誰用!賣廢品那仨核桃倆棗,我要它弄啥,還不夠費事錢兒!”
對老先生的做法,該家屬院門口的多名居民表示理解和認同。一名女士說,家屬樓下的垃圾桶只有一個,根本沒法分類垃圾,除了個別收集廢品變賣的鄰居從垃圾桶撿拾垃圾外,沒人會回收扔掉的垃圾?!澳惴至耍妊b到車上,拉到了中轉站,不還都是一個樣?”
垃圾中轉站環(huán)衛(wèi)工馬女士說,他們收集小區(qū)垃圾,全部是統一裝車,運到中轉站后,又是統一卸入壓縮池壓縮,而后由大貨車再統一轉運處理,“流程天天都這樣,也沒法兒分類,裝車前都是一袋子一袋子,臭烘烘的,誰想打開分?”
家住英才街的周先生是一位較為堅定的環(huán)保主義者,他曾在家自行將生活垃圾分為不可回收垃圾和玻璃、金屬、塑料、紙張等可回收垃圾兩類分開存放,定期售賣廢品,并利用餐廚垃圾、果皮等密封發(fā)酵,制作環(huán)保酵素和盆栽花卉基肥。
不過,在堅持了不到半年之后,他又不得不恢復到了最初的習慣,即將所有垃圾統一裝袋,不再分揀打包。
“這樣干費時費力,消化數量有限,弄得家里味道很大,家人也有意見,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再說,我這樣別人不這樣,那么多可回收垃圾最后還是被整混到了一塊,你說我弄這還有啥意義?”他說。
“垃圾分類”之環(huán)保組織的嘗試:
難干!
河南綠色中原環(huán)境保護協會負責人匡潔20多年前就開始關注垃圾分類問題,并一直將其視為垃圾減量、資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她一直認為,這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好事,意義重大。
早在2010年5月,匡潔和她的團隊志愿者們,就曾在鄭州市中州大道旁的天裕小區(qū),與物業(yè)公司一起,進行了一次垃圾分類的社區(qū)試驗。
當時,他們在該小區(qū)多個單元樓的一樓大廳添設了分類垃圾回收箱以及垃圾分類的科普知識宣傳畫。居民們需要將自己丟棄的垃圾進行預分揀,然后分別裝袋投放。每個單元的保潔員負責將居民們分類投放的垃圾,再次按照相同的分類方法分別存放。
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保潔員收集后可以自行通過變賣,賺一些費用,用以彌補超額勞動的報酬。
為了培養(yǎng)居民們配合垃圾分類工作的自覺、自律意識,綠色中原的志愿者們基本每周都會在社區(qū)內舉行展板宣傳、觀影會、環(huán)保課堂、現身說法等各種活動,并將垃圾分類由最初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干濕分離分類,拓展至第二階段的廚余垃圾向有機肥料轉化的分類深度處理方面。
然而,這個民間環(huán)保組織的垃圾分類試驗在一年之后,依然以失敗告終。
作為這場公益試驗的發(fā)起人和主要推動者,匡潔說,雖然通過分類收集、廚余垃圾發(fā)酵制作有機肥,可讓保潔員、物業(yè)公司有一定的經濟效益,但這種微薄收益相對于花費的時間、精力來說太少,居民和物業(yè)公司方面的觀念最終發(fā)生了變化。
“光靠熱情而沒有穩(wěn)定的收益保障,入不敷出,就難以持久,而一旦形不成合力,工作就會半途而廢。”匡潔分析,一方面,民間組織資金有限,難以對垃圾分類工作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實施和扶持。另一方面,垃圾分類關乎社會方方面面,局部的革新如果沒有更多方面的配合,舉步維艱。
她說,雖然歷經挫折,但她并沒有放棄,也一直在總結經驗和教訓。她希望有一天能拿出更可行的整套模式,展現給政府,推動垃圾分類繼續(xù)前行。
“垃圾分類”之官方試點的處境:
難推!
對垃圾分類工作,鄭州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早在1999年10月26日就已經未雨綢繆,并啟動了盛大的戶外宣傳推廣活動。當天,鄭州市領導親臨活動現場,號召全市以回收廢舊電池為突破口,逐步推廣垃圾分類。
2001年,管城區(qū)北下街辦事處被確定為鄭州市垃圾分類首個試點社區(qū)。一批垃圾分類容器在該辦事處所轄的社區(qū)首次“上崗”。當時,推動此事的鄭州市市政部門僅宣傳單就發(fā)放了六七萬份,以倡導轄區(qū)居民養(yǎng)成垃圾分類的環(huán)保習慣。
鄭州市城管局一名負責人還記得,當年市政部門還專門下發(fā)文件,要求各區(qū)市政部門開展垃圾分類收集工作。到當年10月底,各區(qū)要選擇5到10個居民樓院為試點。至2002年,垃圾分類活動已經延伸到全市60個社區(qū),“垃圾分類被正式列為市容市貌日常檢查內容,成為各區(qū)環(huán)衛(wèi)工作績效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p>
然而,記者實地探訪發(fā)現,在這些試點社區(qū),大多數垃圾分類工作如今早已停滯,煙消云散。其中,最先試點的北下街辦事處因為參與的一家公司因無利可圖退出,加之居民們的自律意識不高,垃圾分類試點不了了之。
早在2005年,當時的鄭州市市政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受訪時就坦承:“雖說街道上的垃圾桶并沒有完全達到分類目的,但畢竟還在使用,最讓人遺憾的是當初一些分類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的社區(qū),基本上沒啥作為了,垃圾分類成了一句空話。”
2012年4月6日,鄭州市出臺文件,要求加強餐廚廢棄物的管理,并完成餐廚垃圾處置場一期工程建設并盡快完成調試投入使用。不過,根據鄭州市相關權威人士的說法,因為種種原因,這些基于垃圾減量的動作至今仍未到位。
對當前鄭州的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現狀,鄭州市城管局市容環(huán)衛(wèi)管理處處長薛芳禮也不認為是成功的,“行之有效的垃圾分類體系還沒建立起來”。
“垃圾分類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全體市民的自覺、自律,也需要一整套機制、體制的配套完善,任重而道遠。在投放、儲存、運輸、處理等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只要出問題,所有努力都會付諸東流?!彼f。
《經濟參考報》記者不久前在杭州潮鳴街道體東社區(qū)看到,社區(qū)內的垃圾桶分為綠色和黃色,分別用來盛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為了破解難題,杭州部分小區(qū)在垃圾分類推行后開始了垃圾分類“實名制”的基層實踐,但一開始就遭到了部分居民的不理解和抵制。
垃圾分類是垃圾處理的趨勢,要做好一方面須對癥下藥,解決現存問題,另外還有必要回到原點,重新審視此項工作自身的規(guī)律。廣州作為國家首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經過十多年的探索,理應在這個行業(yè)做出自己的貢獻。
20多歲時,李震留美學習管理歸來從事通訊業(yè),年收入數十萬元。放棄高收入,轉行“撿破爛”。
天河區(qū)有關負責人表示,即便此次落榜,考生們依然機會多多,因為本次考試主要為天河南街、林和街、冼村街、獵德街四條街道招聘垃圾分類專員,另外還有17條街道要陸續(xù)招人,預計還將招聘85名垃圾專員。小李是一名工作2年的??粕霸谝婚g民企工作,工資是三千多,“相比起來,有政府背景的垃圾分類專員的工作更有前途。
為了培養(yǎng)孩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了解垃圾分類這一環(huán)保行動的意義,駐馬店十二小學近期開展“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系列活動
12日晚上10時多,白云山上聚集了大量登高游客,一位環(huán)衛(wèi)工在進行一次垃圾清理工作之后找到一個角落,閉上眼睛休息一會。昨日零時過后,白云山重陽登高客流迅速下降,隨著人流逐漸疏散,白云山也隨即開始準備全山清潔行動。
根據計劃,2013年,將完成新建公廁50座;2014年,將完成新建公廁100座;2015年,將完成新建公廁100座。其中,鄭州新區(qū)污水處理廠是重中之重,鄭州市副市長張建慧說,鄭東新區(qū)、經開區(qū)、白沙組團、綠博組團、中牟的一部分污水,要全部收集到鄭州新區(qū)污水處理廠處理。
侯寨垃圾廠位于侯寨鄉(xiāng)張李垌村,侯寨村附近村民多次攔阻垃圾清運車,緣于“臭味濃,怕有污染”。垃圾產生的源頭有小區(qū)、街頭,處理軌跡是,環(huán)衛(wèi)部門不同工種的工人各司其職,按時把垃圾運往垃圾中轉站,再由中轉站運往垃圾處理廠。
昨日,宜居廣州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中心發(fā)布了廣州最早開展垃圾分類的街道的調研報告,在這些街道,雖然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高,但參與率和準確率較低。而目前廣州垃圾分類的一個問題是:除了城管比較積極,其他政府部門還處于相對被動狀態(tài)。
廣州垃圾分類試點將于9月全面啟動,其中對“專袋投放”和“垃圾不落地”試點的處罰分別設置1個月和3個月的緩沖期,這是記者從廣州市城管委近日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的。據悉,廣州市將投入4億多元作為垃圾分類處理專項資金,用于垃圾分類器具車輛采購、各街道垃圾分類工作補貼、終端處理設施建設前期工作和固體廢棄物處理辦公室專項經費等事項。
收到包裹,取出商品,將包裝箱隨手扔進垃圾堆……對廣東東莞的網購達人任能能來說,這般動作輕車熟路,至于包裝垃圾……
近日,開元路辦事處實施垃圾分類 構建綠色文明,取得成效。
過年期間,大吃大喝之后剩下的廚余垃圾,大多數人的做法是直接扔掉,有一位鄭州市民,選擇了把它挖坑埋掉,“變成樹的養(yǎng)料”。對此,鄭州市園林局綠化處趙處長說,剩菜剩飯中有機類的蔬菜葉子埋到樹下是可以的,前提是要先做好“垃圾分類”。
眾所周知,水銀是重金屬危險化學品,水銀血壓計、水銀溫度計、汞燈……一旦處理不當,會對環(huán)境造成很大威脅。鄭州郭老太得知消息后,非常高興,盼望2013年河南能有相關政策和機構回收含汞物品。
對于“用水消費量折算系數法”,于朝臣說,2002年至2007年間,鄭州曾嘗試推行,但被鄭州法制辦駁回,理由是這屬于捆綁收費。為此,鄭州曾印發(fā)十幾萬份宣傳單,其間還以2元每個的賠本價格,為鄭州6萬個商戶打造分類垃圾裝置,但收效甚微。